首页 > AG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AG真人视讯官网_AG亚游官网|凉都“写”绿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15    次浏览

猕猴桃园里的规模种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值春天植树好时节,行走在凉都大地,处处可见人们植树造林的身影,一片片绿意葱茏的树林在春日暖阳下迎风舞动……年初,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六盘水行动,掀起了造林绿化的热潮;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市、县、乡、村4万余名干部群众参与全省“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仅这一天,全市就种下了红豆杉、艳红桃、金秋梨等树种1.41万亩,以实际行动推动六盘水迈上绿色转型之路。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资源型工业城市,六盘水依托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全市森林覆盖率跌至7.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80%,大气污染也较严重。六盘水的决策层意识到了生态崩盘的风险,开始重视生态,到2014年,全市森林面积达678万亩,森林覆盖率恢复到45.4%;建成了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等0.81万公顷的生态湿地;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54.2万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生态逐渐恢复后,六盘水又面临着生态发展路径的选择。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有效路径,六盘水决策层看到了机遇,迅速组织编制了《“三线六带”产业发展规划》、《贵州屋脊·中国凉都三地同城化重要节点山体绿化规划》、《沪昆高速沿线绿化规划》等九项林业绿化发展规划,选择走生态产业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在守住绿水青山的情况下挖掘金山银山,决心用3年时间,完成造林绿化150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要在造林绿化中努力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最大化。按照这一要求,六盘水围绕“绿”字做文章,栽树时注意树种的搭配,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凭借生态产业和绿色经济打造“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旅游产品,构建“全景域旅游、四季休闲度假”产业体系,让游人既能乘凉,又能游玩。同时,依托农业优势资源,紧扣“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大打“特”字牌,围绕“农民富、生态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围绕“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六盘水在“3155工程”中大力推进刺梨、红豆杉、猕猴桃等产业,走生态、高效、富民之路。 红豆杉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作为中国最早拥有红豆杉资源的原生地之一,六盘水境内已发现天然野生红豆杉11.8万余株。2013年6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正式命名六盘水市为“中国红豆杉之乡”称号。目前,全市已完成红豆杉种植3.01万亩。丰富的红豆杉资源吸引了红豆集团与我市携手开发系列保健产品。按照“发展绿色经济,打造长寿产业”的思路,红豆集团致力于红豆杉的全产业链发展,将红豆杉的“长寿基因”深度挖掘,使更多人有条件受益。落户于红桥新区的红豆制衣项目,利用红豆杉的树叶、皮制作成既环保又舒适的服装,发展前景非常好。按照将小刺梨做成大产业的目标,六盘水扎实推进刺梨产业发展,积极发动老百姓种植。目前已种植刺梨20万亩,经估算,老百姓种植一亩刺梨的收益是4000元左右,通过加工后更高。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美化公路、河道两岸,刺梨花开时还可以发展旅游。贵州天刺力集团公司是一家以刺梨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经建成刺梨原汁、刺梨果脯、刺梨饮料、刺梨罐头、刺梨果酒、高端健康品等6条生产线,已成为贵州刺梨加工能力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每年可加工刺梨鲜果15万吨,能带动21万亩刺梨种植。六盘水的深山中遍生着猕猴桃树,这既是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又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黄金果”。其中尤以红心猕猴桃的经济价值最高,曾荣获中国果品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被制定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供应果品,远销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目前,全市各地正加大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力度,助推猕猴桃产业发展,已种植猕猴桃13.68万亩。一项项特色产业催开了六盘水的“绿色经济之花”,也让六盘水的山头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借着“绿色贵州”三年计划行动的实施,六盘水将以“3155工程”为载体,以退耕还林还草和石漠化治理项目为支撑,用三年时间集中完成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六盘水的绿色转型之路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实现了“绿色效益”,在全国两会期间得到了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总工程师敖安强的充分肯定。他说,六盘水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林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值得在中西部地区广泛推广。正如市委书记李再勇所说,在新常态下,六盘水必须面临发展路径转型的选择。如今,六盘水正沿着绿色转型这一思路,抓住“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实现绿色转型,打造绿色凉都。